公司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避免垃圾前端分类、后端混装状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 在垃圾前端分类上投入较大,末端的分类运输处理建设滞后,即使垃圾分好类了最终也只能混合处理
◆ 缺乏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推行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激励和处罚力度不够
◆ 垃圾焚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机物多、水分盐分大,导致焚烧热值不够、发电量少、二次污染较大,处理由此产生的滤液和飞灰成本高
◆ 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分别属于商务部门和市政部门管理,分开运行导致垃圾分类未能形成合力
◆ 日本东京废纸回收率接近80%,而其垃圾焚烧厂的废纸含量在40%~50%;我国废纸回收率不到50%,但进入垃圾场的废纸含量不足5%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但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垃圾处理企业和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施新一轮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吸取此前试点的经验教训,可以以垃圾末端处理方式指导前端分类模式,通过废品回收和垃圾收运融合、先期实施干湿简便分类、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处理等举措,妥善有序推行垃圾分类。
分类收集是垃圾分类的第一个环节,记者采访发现,与前端垃圾分类收集在主体和形式上的创新相比,末端的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建设则显得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被列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14年部分城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但不少试点居民区,垃圾分类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混装状态。
我国垃圾分类之所以效果不明显,一方面在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推行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激励和处罚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是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系统,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分类垃圾运输车辆不足,仅有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易腐垃圾处理工艺设备研发滞后,即使垃圾分好类了最终也只能混合处理,“先分再混”问题突出。
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看来,遍及城乡的废品回收体系,大量拾荒人员、环卫工人和物业保洁员充当垃圾“分拣员”,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价值较高的垃圾当作废品进行回收。
“以废纸为例,日本东京废纸回收率接近80%,而其垃圾焚烧厂的废纸含量在40%~50%;我国废纸回收率不到50%,但进入垃圾场的废纸含量不足5%。废塑料、易拉罐等也存在这种情况”,徐海云说,由于缺乏对垃圾中废品回收的统计和研究,多数地方在垃圾前端分类上投入较大,忽视了其他环节。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管垃圾在前端如何分类,垃圾最终要么被回收要么被处理。如果不匹配末端垃圾处理设施,在前端进行垃圾分类,不可避免会出现“先分后混”,难于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进而产生新的资源浪费和形式主义。
解决“垃圾围城”,首先要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指出,截至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75.8万吨/日,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但是与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清运量相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仍相对不足,大部分建制镇的生活垃圾难以实现无害化处理。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针对餐厨等易腐垃圾的处理技术也日益成熟。上述《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具备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受土地资源、环境污染和肥料过剩等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比填埋、堆肥具有更大的生态经济优势,适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大中城市。
但部分垃圾处理企业介绍,由于没有按末端处理方式实施垃圾分类,给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难题。国内垃圾焚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机物多、水分盐分大,导致焚烧热值不够、发电量少、二次污染较大,处理由此产生的滤液和飞灰成本高。
徐海云等专家表示,生活垃圾中过期药品以及电池、灯管等废旧电器对环境污染最大,而主管生活垃圾的市政环卫部门缺乏处理此类垃圾的有效设施,亟待加快对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处理。
受访者表示,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无疑会加快推进步伐。但受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尚需时日,我国垃圾处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应根据我国国情,吸取此前试点的经验教训,先易后难、有步骤地推进。居民混装垃圾的生活习惯需要持续宣传才能改变。然而现阶段还未做到混合垃圾实现家庭细致分类,末端也未建设完善的分类处理系统,目前只能采用自动化分类技术来解决目前混合垃圾混合收集的现状,以此达到减量化资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LJ五化处理技术的核心垃圾全封闭机械化分选系统,通过垃圾均匀给料、大件垃圾自动分选系统、 大件垃圾破碎系统、袋装垃圾自动破袋、大块有机物自动破碎系统、全封闭机械化风选系统、有机物高温高压水解水热氧化“热选”系统等工艺处理后,可将城市生活垃圾分选为:1:无机物类(砖头瓦块、玻璃等);2:砂土类;3:有机物类(厨余垃圾、菜场垃圾、动物粪便、农林废弃物等);4:不可回收可燃物类(破衣物、木头等);5:薄膜塑料类;6:铁磁物类(废旧金属、电池等);以上垃圾分选纯度均可达到85%以上,薄膜塑料分选纯度可达到95%以上。
通过对垃圾的分选利用达到混合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减量70%左右,只焚烧高热值部分,提高垃圾的热值,从而提高焚烧厂的处理能力,经分选后热值提升三到左右; 还减少燃烧塑料从而减少了二恶英的产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垃圾焚烧量,同时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与排放量,无需加煤或喷油。分类后塑料、铁磁物等回收利用,有机物水解水热氧化处理后制生态有机肥,剩下的高热值可燃物类输送去焚烧,既减少了垃圾焚烧量,也减少了设备投入,节约了运行费用,从源头减少了有害有毒气体的产生与排放,大大降低了焚烧发电厂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延伸阅读:
关于共同成立季明环保(第N局)有限公司 意见征询稿
上海季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垃圾处理项目工艺录像)
建设中垃圾转运站 300吨/日 全封闭 机械化垃圾分类处理项目
【直播新闻】 山西太谷县领导实地考察垃圾处理厂投产运行情况
【行业】用“LJ”五化综合处理技术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破解垃圾围城---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推荐/《项目建议书》投资建设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厂
推荐/工作指南-投资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推荐/《国家环保政府》--投资建设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厂
推荐/《城乡垃圾处理一百问》--投资建设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厂
【技术介绍】城乡垃圾不落地五化处理技术
突破“垃圾围城”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再资源化
市县政府可用国有土地入股建设项目
16年都没做好垃圾分类,真的不能只怪民众
【项目合作】区域总经理合作模式 --投资建设城乡垃圾综合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