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河南兴达机械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河南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我们专注做一件事做好设备!

全国咨询热线:18039511001

新闻中心 / www.yjfsb167.com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8039511001
邮箱:203586664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上街许昌西路与丹霞路交叉口向西一百米路北

常见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4/27 8:41:31

 健康的土壤是食物系统的基础。我们的土壤是农业基础,并且几乎是所有粮食作物赖以生长的介质。 健康土壤生产出健康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再滋养人类和动物。事实上,土壤质量和粮食数量及质量直接相关。

  
 
  板结的土壤
  
  土壤提供了粮食作物蓬勃生长所需的必要养分、水、氧气和根部支持。土壤也保护了纤弱的植物根部,使其免受温度大幅波动的影响。
  
  健康的土壤是活性的土壤
  
  健康的土壤是一个活性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富含大大小小有机体,他们扮演着众多至关重要的功能,诸如,将死亡的、衰败的物质及矿物质转换成植物所需的养分(养分循环);控制植物病害、昆虫和田间害虫,通过积极影响土壤保湿能力及肥力来改善土壤结构,并最终提升作物产量。健康土壤也能通过维持或增加碳含量,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何土壤有机质如此重要?
  
  土壤有机质,即现场生物分解的产物影响土壤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其整体健康。其组成和降解率影响: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土壤渗入速率和保湿能力;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物的生物活性;以及植物养分供给。
  
  为达到维持土壤肥力并实现可持续生产的目标,有机物、水和土壤之间的养分交换必不可少。如果土壤在被用于种植农作物时,没有恢复有机质和营养成分,那么,养分循环将被破坏,土壤肥力将出现下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
  
  土壤是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要伙伴
  
  粮食供应依赖于土壤:只有健康的活性土壤才能生产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在过去50年间,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使得土壤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许多国家,集约化作物生产已经耗尽土壤资源,破坏了土壤生产能力,危及子孙后代的粮食供给。
  
  保持土壤健康意味着土地可持续管理
  
  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90亿,土地及水资源竞争,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现在和将来的粮食安全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目前已开发的土壤资源来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
  
  整体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促进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使其在社会、生态及经济层面都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土壤并提高产能而言必不可少。
  
  农民在这一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各样不同的农耕办法可以推广可持续土壤管理,并最终提高生产力,例如:生态农业、保护性农业、有机农业、免耕农业和农林业。
  
  最终,更好地了解土壤生命和生态系统功能与人类干预措施之间的联系将降低负面影响,并更加有效地获取土壤生态活性带来的利益,从而使农业更可持续、更高产。
  
  粮农组织项目
  
  目前,粮农组织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些可持续土地管理和土壤养护项目,其中包括:莱索托的促进保护性农业项目,帕劳的加强可持续有机农耕能力项目,以及中国的种植杨树以实现粮食安全项目。
  
  理想的土壤中,固体占50%,空气和水分各占25%。固体中矿物部分占45%,余下5%的有机质中,各种活动的生物有机质占10%,根系有机质占10%,已经转化为稳定的高分子的“死的”有机质占80%左右。
  
  在这些组分中,能够影响土壤健康、人类能调节的土壤部分自然是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
  
  最近走访到两个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意大利的一个葡萄园,园龄16年,曾经是块烂地。园主是个70多岁的意大利农民,独自管理着3公顷的土地。到访时满园挂满葡萄,同事数过一株,高达60串,园主称最重一串达6公斤。收获时让销售商自采,约70%销售,而余下30%的葡萄连同落叶等埋入园中作为肥料。
  
  第二个案例是国内顺德的一个菜地,在顺德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一块2~3平方米的菜地竟然生产不出3~4斤的菜!

獨家试爱  2017/4/27 8:34:27

第二个案例是国内顺德的一个菜地,在顺德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一块2~3平方米的菜地竟然生产不出3~4斤的菜!
  
  前者土壤极为疏松,轻轻一挖,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葡萄根,捧起土壤一闻,有种芳香,在一小撮的黝黑色土壤中,可以看到很多白丝状物质;而后者土壤极为板结,拔菜苗时,要么在菜苗根土接触位置折断,要么整个土块带出,用力敲碎后,主根系竟然长不过5厘米!
  
  虽然目前的判断还只能依靠外观,但两块地的土壤的差别让我极为感慨,让我不禁要说说健康的土壤该是什么样子。
  
  理想的土壤构成
  
  大家知道土壤是由固体、空气和水分所组成,固体部分最主要来自其发育的岩石母体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颗粒以及来自于生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活体和残体留下的有机质。
  
  理想的土壤中,固体占50%,空气和水分各占25%。固体中矿物部分占45%,余下5%的有机质中,各种活动的生物有机质占10%,根系有机质占10%,已经转化为稳定的高分子的“死的”有机质占80%左右。
  
  在这些组分中,能够影响土壤健康、人类能调节的土壤部分自然是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无怪乎出版于1911年的《四千年农夫》的作者F.H.King将中国历经数千年的耕地肥力依然高于美国未开垦的土地的原因,归结于轮作、绿肥、河泥回填、农家肥施用等精细化的土壤养护和管理。
  
  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
  
  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假设某一土壤表土有机质含量4%,有机质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机质分解率2%,则土壤有机质供应之氮可达80kg/公顷,此供应量几乎可满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据估算,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含有18公斤养分/亩。
  
  同时,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主要贡献者,高达50%~100%。因此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从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将下降14%。
  
  此外,土壤有机质深刻影响水分的存储。一英亩大、一英寸厚、含2%有机质的土壤储水量可达12.1万升,含量5%和8%的土壤分别可储水30.3万和48.5万升。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从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6倍。
  
  当然,土壤有机质也深刻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抗土壤侵蚀,也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中自然形成庞大的食物网,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土壤活力的来源,从养分转化直到病虫害控制,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一个理想的土壤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的土壤含脊椎动物1只、蜗牛和蛞蝓100只、锅虫和蚯蚓3000只……线虫500万只、原生动物100亿只、细菌和放线菌10万亿个。这些动物组成一个食物网金字塔,这些生物一年中生物量总和达400~470公斤/亩。
  
  是我们保护土壤的时候了
  
  以最高产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的耕作体系下,土壤状况已经和理想土壤越来越远,无怪乎我们看到了曾经是鱼米之乡的顺德有数平方米种不出几斤蔬菜的土地。
  
  对照着以上理想土壤的条件和应该有的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网,我们现在的土壤距离有多远呢?11月1日的新闻报道称:“全国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东北一些黑土层流失殆尽”,很令人痛心。《四千年农夫》告诉我们,祖先为我们养护了最好的土壤,而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此后的子子孙孙也还需要依靠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今年是国际土壤年,提出了“健康土壤,健康生活”的愿景,我们应该深深感到,是时候保护土壤了。

獨家试爱  2017/4/27 8:34:39

健康的土壤应该是什么样的?多么重要?你应该知道!

獨家试爱  2017/4/27 8:35:32

白沙县瓜菜专业合作社老板廖某通过虚报蔬菜大棚面积,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123.33万元,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近日,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判决,廖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同时继续追缴剩余赃款。

 

  
  2012年9月,海南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常年瓜菜大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鼓励农民建造瓜菜大棚实施财政补贴的相关事项。这本是一件惠及农民的好事,却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廖某得知上述消息后,与白沙县的部分村民成立了三家瓜菜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并未实际运营。廖某以三家合作社的名义分别申请建设蔬菜大棚,获得白沙县农业局的同意后,通过承包农民土地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大棚建设。
  
  2012年12月,廖某聘请一家测绘公司对大棚基地进行测量,测量面积包括大棚及周边的橡胶林、空地等共计267亩。测绘公司按照廖某的要求,将上述测量结果以三家瓜菜专业合作社的名称出具三张测绘图,并交予廖某。2013年1月25日,廖某以上述三家合作社的名义向白沙县农业局申请验收大棚共计267亩。
  
  2013年1月28日,白沙县农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廖某申报的大棚进行验收,其中测量人员系上述测绘公司人员,此次测量面积仅为大棚面积,不包括其他土地。当天下午,白沙县农业局组织验收成员召开验收总结会议,认为大棚建设标准合格,并制作验收合格表,由于测量面积需要计算整理,无法立即得出数据,因此验收合格表中现场验收情况部分“建设规模”和“补贴资金”两栏的内容均未填写。
  
  几日后,测绘公司将验收当日的测量结果制作测绘图交予廖某,所测得大棚面积为100余亩。之后廖某以2012年12月测绘公司制作的测绘图冒充验收当日的测绘图交予白沙县农业局,并在验收合格表中自行填写大棚面积267亩。按照每亩补贴1万元的标准,廖某于2013年2月7日获得267万元的财政补贴。
  
  2014年3月至4月,海南省审计厅对白沙县政府2011年至2013年度财政补贴大棚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认定上述三家瓜菜专业合作社实际建设大棚面积为133.66亩,多领取国家财政补贴133.34万元。廖某因涉嫌诈骗,于2015年7月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被公安民警抓获。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相关鉴定机构的工程造价鉴定意见,廖某实际建造的蔬菜大棚面积应确认为143.67亩,根据海南省的相关文件规定,应获补贴资金143.67万元。但廖某向白沙县农业局申请验收的大棚面积为267亩,将事先委托测绘公司扩大测绘地块面积取得面积数据较大的测绘图,替换实际验收当日的测绘图,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多领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123.33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廖某亲属退缴赃款20万元,可酌情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廖某上诉后,海南二中院审理认为,原判认定廖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上诉理由不能成立,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獨家试爱  2017/4/27 8:35:43

【农资资讯】虚报大棚面积,骗取国家补贴123万!海南一男子获刑12年!
8:36:42
獨家试爱  2017/4/27 8:36:42

魏承林养过鸡养过猪,最后将目光锁定了在了本来作为额外收入的捕鱼上,因为他看中河里的小龙虾,一不做的二不休,他很快就开始了种稻养虾,从此在致富上飙起了车来,根本停不下来。
  
  近日,龙湾镇科技示范户魏承林家门前停下了一辆崭新的小皮卡车,引得左邻右舍来看热闹。魏承林笑哈哈地说,马上要到收虾旺季,买皮卡是为了方便到张金的承包基地运虾。
  
  魏承林告诉记者,除了在黄桥村有60亩虾稻田外,2013年下半年又在张金镇承包了270亩地,使其虾稻共作总面积达到330亩,年纯收入过百万。
  
 
  小龙虾
  
  无心插柳,捕鱼捞虾发现商机
  
  魏承林是龙湾镇黄桥村二组人,因家里人多地少,守着10多亩薄田,生活捉襟见肘。为改变家里的现状,魏承林在2000年前后先后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与此同时,他经常下河捕鱼补贴家用。就是这偶尔的捕鱼,让头脑活络的魏承林发掘了潜在市场,也改变了这位普通农民的人生。
  
  原来,魏承林捕鱼时,经常捕到大小不一的小龙虾。当时,规格大的小龙虾每斤可以卖三四元,小的则仅卖三角钱。他盘算自家有一口面积一亩的小鱼塘,如果将捕捞的小虾投放到鱼塘喂养大后出售,可以增值不少。
  
  于是,从2004年初夏开始,他将捕捞的小虾放到鱼塘里,当年出售,小龙虾居然卖了2000多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无心插柳的举动激发了他专心养虾的劲头。他了解到积玉口镇稻田养虾风生水起就专程去求教。回到黄桥村后,他彻底关闭了养猪场,用自家承包地和本组村民交换的60亩冷浸田,进行了一番改造,开始种稻养虾,投放的虾苗全部是自己从沟渠中捕捞的。当年,魏承林出售稻谷和小龙虾获得了近10万元的收入。
  
  第二年,邻居们见他经常用摩托车拖虾出去,回来手里总是有上千元的收入,一年轻轻松松可赚上十万元,意识到光靠种田发不了财,连原来对养虾不屑一顾的村民李德金、黄东等人登门请教。
  
  如今,黄桥村二组43户农户,家家都开挖虾池进行稻田养虾,附近竺场村、冻青垸村、熊口镇等村村民也纷纷效仿。据魏承林粗略估计,目前,黄桥村周边稻田养虾农户已有150余户。
  
  眼光高远,科学种养效益倍增
  
  魏承林虽然仅有初中文化,但他肯学习,善于钻研新技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稻田养虾技术。每次市里组织的小龙虾养殖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培训,他一次也不落下。通过参加培训,开阔了眼界,也让他深切感受到“科技就是生产力”。
  
  在参加市农业部门组织的小龙虾养殖学习考察时,魏承林发现自己养殖的小龙虾亩产量在200斤左右,而有的养殖户亩产达400斤。经过参观打听,他发现高产的养殖户采用了“虾稻共作”新技术,而自己还是墨守成规沿袭“虾稻连作”模式。回去后,他很快对60亩虾稻田进行改进采用“虾稻共作”,使小龙虾产量亩产提高到400斤。
  
  魏承林算了一笔账,他当年的小龙虾的产量达到2.4万斤,销售收入31.2万元。亩产值5200元,纯收入达24万元,亩平纯收入4000元。
  
  除了在养殖技术上下功夫外,魏承林还在节约开支上动脑筋。为降低成本,他自己配制养虾饲料。投喂小龙虾的动物性饲料开始采用的是螺蛳、蚌及价格相对低廉的白鲢、野杂鱼等,发现有人用猪肺加工养殖黑鱼,从中得到启发。于是从2013年开始,他在淡季赴河南双汇公司采购猪肺,在熊口管理区租下冷库存放加工,用猪肺做动物性饵料喂养小龙虾,仅此一项可节约饲料开支近2万元。
 
 
 小龙虾
  
  风格高尚,带动乡邻共奔富路
  
  近几年,魏承林一直为扩大养殖规模苦恼不已。2013年初夏,魏承林邂逅了张金镇柳亭河村10组的邓叶茂。邓叶茂告诉他,自己在张金老家还有几百亩的闲置鱼池,可以租给他,双方一拍即合。魏承林和邓叶茂签订了5年的合约,租下了270亩鱼池。
  
  魏承林雇请了3个当地村民专心为其养虾种稻,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指导和销售上。
  
  2013年底,魏承林了解到冻青垸村有人开始摸索出小龙虾精养模式,此种养殖不种稻,在虾池种上热水草,可以使小龙虾上市时间推迟到11月份,巧打时间差赚钱,收益更高,每亩最高纯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取经归来,他将90亩虾池进行改造,开始精养虾实验,其余的180亩田继续进行虾稻共作。2014年,他共收获稻谷,30多万斤,仅稻谷收入达到40万元,加上小龙虾的收入,当年纯收入近百万元。
  
  致富一人,带动一方。魏承林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对在技术上有求于他的乡亲毫无保留地传授。在他的带动下,黄桥村及迅速掀起养虾热潮。2011年,黄桥村成立了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魏承林任合作社社长。他热心帮助社员就近调配解决小龙虾苗种;组织社员相互交流养殖技术;统一集中销售商品虾,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小龙虾产业已经成魏承林及黄桥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有不少人因此脱贫。黄桥村二组村民黄安平,家里原本一贫如洗,跟随魏承林养虾几年后,彻底改变了贫困的面貌。
  
  魏承林到张金镇养虾后,又带动了当地20多户农户进行养虾。为此,继获得了省农业厅颁发的“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户”荣誉称号后,2014年2月,他获得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颁发“2013年度十佳科技示范户”。当年底,他又被省农业厅授予“2013年度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示范户”光荣称号。
  
  去年,魏承林将张金镇小龙虾养殖基地精养虾面积扩规,使精养虾和稻田养虾面积平分秋色。年底,他算了一笔账,纯收入达到120万元。近期,他出资70万元在园林城区金江星城小区购买了两间门面房设立中转站,准备将合作社社员的小龙虾批量推向全国市场。
  
  在这十几年他小龙虾养殖面积扩大了五倍了而养殖收益却扩大了十倍,第一年收入近十万如今收入上百万,不仅如此他还带动村民一起养虾,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嘉奖。从他种稻养虾开始,他的致富路就开始了。

獨家试爱  2017/4/27 8:36:54

你羡慕吗?三百亩虾稻一年带来百万财富

獨家试爱  2017/4/27 8:37:57

在农地产权改革中,农地土地确权,农村宅基地改革,都是农民关注的重点,而粮价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则时刻牵动这每个农民的心,2016年的玉米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让多少农民心如刀割。2017年的主粮的保护价迟迟不公布,农民这个着急啊,空着地就是不敢买种子,生怕重蹈去年玉米价格的覆辙。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小麦稻谷和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1. 最低收购价格
2017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18元、130元、136元和150元(三等)。折合成斤价格如下(注:该粮食收购价对应的质量等级为三级):

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

早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元/斤;

中晚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6元/斤;

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

油菜籽今年采取市场化收购政策,即没有最低收购价;

2. 有哪些省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
(1)小麦主产区为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安微六省在内。

(2)早稻主产区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五省。

(3)中晚稻主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区)。

3. 参与粮食收购的企业
据了解,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
(1)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受中储粮总公司委托的中粮、中纺、中航工业、农垦集团所属企业及有关地方骨干企业;

(2)上述省份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4. 三等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执行以下标准:以当年生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具体质量标准按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执行。
标准品粳稻的具体质量指标为:杂质1%以内,水分14.5%以内,出糙率77%~79%(含77%,不含79%),整精米率55%~58%(含55%,不含58%)。

5. 最低收购价包括运费吗?
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标准品的到库价。执行最低收购价的粮食为当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

獨家试爱  2017/4/27 8:38:07

【政策】2017年粮食收购价公布!区域、收购点、标准全在这里!
8:39:41
獨家试爱  2017/4/27 8:39:41

开 篇
为保护和改善全省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重点细化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监管能力建设、土壤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污染源监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并提出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空间,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控,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建设风险管控试点区等具体措施。增加了检察机关协同环境执法,严厉打击向滩涂、沼泽地、坑塘、废弃坑井、渗坑渗井等非法排污行为,加大了土壤环境司法保障和企业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方案》中的关键词:设立环境基础数据库,将建成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大数据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强化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为例产品行为;深入开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控制农业污染,鼓励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开展政府补贴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试点工作,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新模式;制定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在成都平原、川南地区、攀西地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治理与修复;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建设一批省级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分批实施1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探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有机肥生产等企业的激励政策,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
川府发〔2016〕6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9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保护和改善全省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紧紧围绕四川“三大发展战略”,坚持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行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为实现“两个跨越”,建设美丽四川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2017年制定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成果汇总工作,加强对各市(州)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2018年底前查明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实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参与,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獨家试爱  2017/4/27 8:40:04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2017年制定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统一规划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基础点位、风险点位、背景点位。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工矿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为重点关注风险区域,2017年、2018年底前,分别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初步建成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各市(州)可根据工作需要,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补充增设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建成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水平。环境保护及相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参与) 
  (三)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2018年完成全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每年3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将上年度相关数据上传至全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参与)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四)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配合国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制定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四川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四川省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依据国家修订发布的农药管理等法律法规,适时修订《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结合国家出台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出台我省相应的管理办法。到2020年,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省法制办、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五)完善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适时制定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等技术规范,到2020年,基本建立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省质监局参与) 
  (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镉、汞、砷、铅、铬、镍、铜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铅酸蓄电池、石油加工、焦化、电镀、制革、汽车制造、危险废物处置、天然(页岩)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以及粮油蔬菜主产区、市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加大执法力度。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监管网格,加强土壤环境日常监管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填埋有毒有害物质、违法违规存放处置危险废物和危化品、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相关领域职能部门、从业单位及个人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配备土壤污染快速检测、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改善环境执法条件,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监管。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环境保护厅牵头,省检察院、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安全监管局参与) 
  加强市场监管与执法。严格规范化肥、农药、农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省工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省质监局、省供销社参与)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各市(州)将划定结果报省政府审定,数据上传至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条件的市(州)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农业厅、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林业厅参与) 
  (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将符合条件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国土资源厅牵头,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参与) 
  各粮(油)、蔬菜主产县(市、区)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推行秸秆还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切实保护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要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水利厅参与) 
  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以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和土壤永续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鼓励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到2020年,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00个。(农业厅、林业厅牵头,环境保护厅参与)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涉重等行业企业。(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 

獨家试爱  2017/4/27 8:40:22

严格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现有相关行业企业环境监管。2020年前,加快现有重点行业企业提标升级和技术改造,确保耕地不受污染。(环境保护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参与) 
 (九)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指南,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268万亩。(农业厅牵头,国土资源厅参与) 
  (十)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2020年前,相关县(市、区)完成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耕地,相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制订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在龙门山断裂带石亭江流域、川南土壤酸化区、川西南矿产富集区和盆周矿产富集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到2020年,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83万亩。(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水利厅、林业厅参与) 
  (十一)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农业厅、林业厅负责)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十二)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依据国家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制度。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国家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参与)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市(州)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国土资源厅牵头,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参与) 
  (十三)落实监管责任。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负责) 
  (十四)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对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一律不得进入用地程序。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环境保护厅参与)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十五)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并报市(州)环保部门备案;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耕地后备资源未利用地信息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环境保护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依法严查向滩涂、沼泽地、坑塘、废弃坑井、渗坑渗井等非法排污、倾注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十六)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严格环境准入。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风险管控、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属地政府要与行政区域内的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 

獨家试爱  2017/4/27 8:40:39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十七)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污染防控。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所形成的尾矿库、矿山排土场和渣场的安全监管和污染防控,重点加强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工作,完善防渗、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重点监管尾矿库企业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防止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省安全监管局、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参与) 
  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深化矿山“三废”污染治理,在部分矿山、建材开采废弃场地开展污染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试点。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企业每年要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厅、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十八)严格重点企业与园区土壤环境管控。各市(州)根据重点企业分布、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土壤进行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到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测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开展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综合预警试点,2020年建成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预防预警体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参与) 
  严格执行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境保护厅、省质监局、成都海关参与) 
  (十九)严格企业各类拆除活动污染防控。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行业企业及其他可能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拆除,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备案。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 
  (二十)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控制。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涉重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禁在生态红线管控区、人口聚集区新建涉及重金属排放的项目。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现有重金属污染企业升级改造,降低重金属排放总量,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重金属企业监测制度,加大对重金属企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9.5%。(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 
  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执行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依据国家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和标准,逐步退出铅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成都海关参与) 
  (二十一)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相关县(市、区)政府要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参与)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全省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参与) 
  (二十二)加强页岩气开发污染防控。严格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评价,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和封井全过程管理,规范“三废”处理处置。开展水基、油基岩屑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动页岩气开采过程的土壤环境保护,2020年基本建成页岩气开发污染防控体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安全监管局参与) 
  (二十三)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开展政府补贴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试点工作,减少化肥使用量。落实《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科学施用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自2017年起,在部分产粮(油)大县和蔬菜生产重点县开展试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安全处置激励机制,建设收集存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到2020年,推广到全省30%的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生产重点县。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新模式。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省粮油、蔬菜、水果主产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供销社参与) 

獨家试爱  2017/4/27 8:41:00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供销社参与)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建立兽药、饲料添加剂的销售管控体系,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养牛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力争创建10个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农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参与)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水利厅牵头,农业厅参与) 
  (二十四)减少城乡生活污染。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到2020年,全省60%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修订完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施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到2020年全省市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环境保护厅、省供销社参与) 

  七、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探索土壤风险防控模式 

  (二十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时,应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根据土壤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土壤环境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二十六)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控。按照保护和管理的严格程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一类、二类管控区域内土壤环境保护,在一类管控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类管控区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二十七)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深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与保护,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化工、铅蓄电池制造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引导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参与) 
  (二十八)建设风险管控试点区。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居健康的污染区域为重点,在德阳、泸州、凉山等市(州)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探索我省不同类型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模式,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相关市(州)要编制试点建设方案,按程序报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备案。(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八、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二十九)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先修复后开发”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参与) 
  (三十)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按照先规划后实施、边调查边治理的原则,制定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严格管控农用地清单和优先管理污染地块清单,完成项目库建立。2017年各市(州)制定本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报环境保护厅备案。(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三十一)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在成都平原、川南地区、攀西地区等重点区域,以受污染耕地和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试点,逐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的治理与修复。到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67万亩。(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环境保护厅牵头,住房城乡建设厅参与) 

獨家试爱  2017/4/27 8:41:18

 (三十二)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三十三)监督目标任务落实。各市(州)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向环境保护厅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环境保护厅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依据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九、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三十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整合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支持开展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地方病等方面基础研究,全面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支持推进土壤污染识别与诊断、风险管控与预警、治理与复合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研发。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建设一批省级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中科院成都分院参与) 
  (三十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与成果转化。结合我省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特征,针对农药、重金属等污染场地和受污染耕地,分批实施1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探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出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2020年底前完成。(环境保护厅、财政厅牵头,科技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以环保为主导产业的成果转化平台,支持环保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研发。推进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国际项目合作,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中科院成都分院参与) 
  (三十六)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规范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推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建立四川省污染场地评估咨询和治理修复单位名录制度,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构建从业单位信用体系,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和相关人员名单通过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商务厅、省工商局参与) 

  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三十七)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部门联合监管与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同时,省级财政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支持土壤环境调查与质量类别划分、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级政府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加大支持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水利厅参与) 

獨家试爱  2017/4/27 8:41:36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土壤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将环境违法等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使用,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人行成都分行、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农业厅、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省国税局参与) 
  完善激励政策。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在农药、化肥等行业,开展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供销社参与) 
  建立综合防治先行区。2017年底前,在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等8个县(市、区)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先行示范区人民政府要编制建设方案,按程序报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备案。(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参与) 
  (三十八)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上市融资和挂牌融资;支持利用绿色证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参与) 
  根据国家要求,在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等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开展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环境保护厅牵头,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参与) 
  (三十九)加强社会监督。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全省土壤环境状况。各市(州)人民政府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来源、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厅牵头,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引导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引导公众、新闻媒体、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励公众通过环保、农业、国土资源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农田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鼓励地方政府部门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宣传土壤环境保护。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环境保护厅牵头,省检察院、省法院、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四十)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制作挂图、视频,出版科普读物,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数字平台、报纸杂志等手段,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粮食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把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环境宣传和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壤环境专门课程。(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网信办、省粮食局、省科协参与) 

  十一、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四十一)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实施本工作方案的责任主体。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在2017年6月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备案;逐年制订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的年度计划。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统筹协调本级政府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监督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各市(州)人民政府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进展情况报环境保护厅汇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参与) 
  (四十二)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工作统筹、联动机制。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考核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环境保护厅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统筹协调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各专项工作牵头部门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进展情况报环境保护厅汇总,环境保护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工商局、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人行成都分行参与) 
  (四十三)落实企业责任。有关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国有企业特别是在川中央企业要带头落实。对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应承担调查评估、治理与修复等方面所需资金,污染企业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参与) 
  (四十四)严格评估考核。2017年3月前,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市(州)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审计厅参与) 
  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财政厅牵头,环境保护厅参与) 
  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市(州),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完成前,对有关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有关市(州)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州),要约谈有关市(州)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将按照情节轻重,建议作出组织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环境保护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检察院、监察厅参与)

 
关闭广告